服務訪問點SAP(Service Access Point)是網絡體系結構中上下層之間進行通信的接口,即N層的SAP就是N+1層可以訪問N層的通道。
具體解釋,SAP就是相鄰層實體(軟件或硬件)之間的邏輯接口,如圖4-17所示.若按照Internet四層網絡體系結構分析,網絡訪問層向上層(網絡層)提供的SAP應該是各種介質訪問控制的方法(詳細解釋請參見第5.2節介紹);網絡層向上層(傳輸層)提供的SAP就是TCP和i兀護兩種不同的數據傳輸服務接口;而傳輸層向上層(應用層)提供的SAP就是TCP和UDP兩種數據傳輸方式允許通過不同網站建設端口進行若干個進程的復用。
2.通信流程
Internet網絡通信技術看似深奧、復雜,但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難以理解。把TCP/IP協議按照各層“服務訪問點”分層給出,再描繪Internet各層的數據通信流程就簡單易傲了。首先,用戶數據從不同應用進程的端口分別流向丁CP或UDP;在傳輸層,TCP或UDP收到上層來自不同進程的報文數據后,開始封裝傳輸層的數據單元,封裝的主要信息是上層進程的源端口號和目的端口號,然后通過指定的服務訪問點流向網絡層;在網絡層,上層的數據單元無論是TCP數據報,還是UDP數據報,IP協議均將其作為本層傳輸數據再次進行封裝,封裝的主要信息是源發端IP地址和目的端IP地址;然后通過下層的服務訪問點流向網絡訪問層。

當網絡出現故障導致網絡不通或目的主機不可達、路由不可用等情況時,ICMP協議就會輔助傳送相應的控制消息,以通知網絡管理、各轉發路由器以及源發主機用戶。ARP協議是輔助在數據鏈路層傳送數據時,可獲取下一鏈接點或目的節點的MAC地址。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
(1)網絡層和傳輸層之間的職責是非常清晰而明確的。網絡層的IP協議頭指明了數據傳輸過程中兩端主機的邏輯地址(IP);而傳輸層的TCP或UDP協議頭指明了數據傳輸過程中兩端進程的端地址(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網絡層只負責網絡之間主機到主機的數據傳輸,而傳輸層只負責進程與進程之間端到端的數據傳輸。
(2)一個完整的數據傳輸過程至少要有3個基本參數。一是進程間端到端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端口號,二是傳輸層數據傳輸的控制方式,即TCP或UDP,三是網絡間主機到主機傳輸數據所需要的IP地址。將這3個基本參數綁定起來就構成了一個套接字Socket,以虛擬文件形式管理著??梢赃@樣理解,任何兩個應用層之間的數據傳輸均是通過一個特定的套接字接口實現的。